找到相关内容145篇,用时8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无始无明之贪爱色欲

    教导我佛教的四净观,就用此法试试看吧!”    于是柳君随即正襟危坐,眼观鼻,鼻观心,自心正思维著:“想想那貌美的少妇,其清晨刚睡醒时,两眼朦胧,未经盥漱,此时满口黏腻与蛀牙,且蛀虫在牙缝间钻呀钻...     昔日浙江杭州有一位柳先生,自幼好学深思,平日手离卷。有一天柳君外出访亲时,到傍晚返家途中,忽然狂风四起,大雨倾盆。在那僻静的荒野,附近连一户人家也没有,到何处去躲雨呢?于是柳君东张西望,...

    无著虚风

    |戒淫|淫欲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7/1047275305.html
  • 读坛经之启示

    ,而自在解脱。所以藕益大师说:“迷即迷其所悟,悟即悟其所迷。”也就是说凡夫是在圣者悟的地方迷,而圣者恰在凡夫迷的地方悟。故凡夫迷而不觉,则长堕苦海,不能解脱;而圣者大迷,则远离苦海,究竟解脱。既然...信心。经云:“菩提般若之智,世人本自有之”,“世人性本自净,万法(尽)在自性”。当五祖为慧能说《金刚经》,“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,慧能言下大悟,一切万法,离自性。遂启祖言,何期自性本自清净,何期自性本...

    徐福山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04140072.html
  • 观心之法

    无一刻用心, 无一刻有用心, 憨然无知, 而了了觉知, 非起非起, 荡荡无着, 寂而不断, 见, 一若主意老强坚定, 问其是何主意, 则又不知所云, 如武功人忘其有千斤焉者, 此由观照而入...无染景象, 入生死, 出生死, 自在解脱, 亦全凭此一念之, 此观心法之因缘也。   学人只要狂心息下, 刹那即已澄空如佛, 而彼不知, 此名为觉者也, 故众生迷, 菩萨, 菩萨而不常, 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53653469.html
  • 烦恼菩提

    觉心,烦恼是启发觉心的善知识。盖人生梦梦,如处暗室。惟处於暗,故生求明之心。惟其烦恼,故生厌离烦恼之心。释迦佛当日,因见生老病死苦方立不断八苦回王宫、不成正转法轮之愿。乃至更历五年访道,六年雪山,...何谓烦恼菩提?盖烦恼与菩提,出一心。烦恼之事,确是修行人证悟菩提必有的过程,今略说之。烦恼菩提,含有二义:一则火中生莲义,二则转识成智义。  云何火中生莲义?火喻烦恼,莲喻菩提。烦恼是苦,菩提是乐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95554837.html
  • 论“修持止观”

    。  天台以定慧并举,止观双修为原则,表现出对“观心”法门极为重视,智者大师在《法华会义》序中指出,“心即实相,初观为因,观成为果,以观心故,恶起。心数尘劳;若同若异,皆被化而转”。这一点形成了...止观门?所言止者,谓止一切境界相,随顺奢摩他观故,所言观者,谓分别因缘生灭相,随顺毗钵舍耶观义故,云何随顺?以此二义渐渐修习,相舍离,双双现前故,”又指出:“止观二门共相助成,相舍离,若止观不具,...

    门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50060523.html
  • 新唯识论

    之为智,不同世间依慧立故。云何分别智、慧?智义云者,自性故,本无倚故。(吾人反观,迥然一念明觉,正是自性呈露,故曰自性。实则即自性,特累而成词耳。又自性一词,乃实体之异语。赅宇宙万有而言其本原,曰实体。克就吾人当躬而言其本原,曰自性。从言虽异,所目非二故。无倚者,此倚感官经验,亦复不亦推论故。)慧义云者,分别事物故,经验起故。(此言慧者,相当于俗云理智或知识。)此二当辨,详在量论。今此...

    熊十力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14868669.html
  • 真忏悔

    男子已经破除色阴,已经破除受阴,尚且如此,何况我们薄地凡夫呢,五阴具足,更应当提高警惕,心明眼亮,常迷。再说起心贪著这个,贪著那个,也是苦啊,马鸣菩萨说嘛:不觉故心动,觉则不动,动则有苦,果离...事情,在佛法当中就能找到出路,就能得见光明,佛法就是解决这些问题、障难的,如果说有哪一种问题、障难不能解决,那就显出佛法的这种不可思议的功能利用了。佛法就是解决生死大事的,成佛大事的,十方世界的一切...

    成刚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22874704.html
  • 憨山大师论念佛的关键问题

    计数,只是心心不忘佛号。佛者觉也,若念念不忘佛,即念念明觉。心若忘佛,便是不觉,若念至梦中能念,即是常昧。现在若此心昧,则临终时此心昧,即此心昧处便是下落。今国事万机,决不能参禅,惟有...,先须三业清净,则心自净。若身杀、盗、淫,则身业清净。口妄言、绮语、两舌、恶口,则口业清净。意贪、嗔、痴,则意业清净。如此十恶永断,三业冰清,是为净心之要。于此清净心中,厌娑婆苦,发愿往生安养,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71476354.html
  • 试论法界止观

    佛是常昧的意思,性是如如不动的意思。常昧就是观,如如不动就是止。智者大师曾经说过:“法性寂然名止,寂而常照名观。”9意思是一样的。因此佛性即止观。  综上所述,法界本具之性即是法性,即是心性,...试论法界止观  天台山佛学院 超然  天台宗的止观,可以统摄整个法界。为什么这么说呢?因为智者大师在《摩诃止观》中曾经说过:“止观亦尔,若开若合,开亦多,合亦不少,一一皆是法界,摄一切法,悉名秘密...

    超然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85050548.html
  • 水晶石与白莲花

    ,可是碗里盘里不会留下一点渣,她的生活就像那样子一丝不苟。   有人问她:“师父天天济贫扶病,每天看到人间这么多悲惨事相,心里除了悲悯,情绪会不会被牵动,觉得苦?”   她说:“这就像爬山的人...   在花莲监寮海边,有一种石头是白色的,温润含光,即使在最深沉的黑暗中,它还给人一种纯净的光明的感觉。把灯打开,它的美就碰然一响,抚慰人的眼目。把它泡在水里,透明纯粹一如琉璃,它给人的感觉...

    林清玄

    |证严法师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08/0241491575.html